“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致贺信时强调。今年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格局动荡的当下,透过服贸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一个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中国,看到一个站在和平一边、正义一边、合作一边,选择同各方携手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的中国。

对外开放是经过历史检验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要坚持不守旧、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干事创业。“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开放代表着交流互鉴、追赶跨越,能够以更开阔的眼界和更豁达的胸襟拥抱世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汉唐盛世,丝绸之路贯通东西、链接内外,铸就了繁荣经济和璀璨文明;清末闭关锁国则使中国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从而逐步落伍。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都通过融入全球发展体系实现了经济腾飞,而那些故步自封、排斥国际交流的经济体,则往往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万事万物并非十全十美,经济全球化固然会带来新风险新挑战,但从整体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应积极适应并引导它,让开放的红利更好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

伟大的征途,总在开放中奋进,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望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从沿海到内陆、从试点到全面、从要素流动到制度型开放的民族复兴之路。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满地,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次设立,再到加入WTO和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水平持续提升。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投洽会、链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大放光彩;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29个城市;中国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190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和亮眼的成绩,既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在开放中进步的生动注脚。

勇行顶风船,不惧回头浪。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依然坚定选择对外开放,聚力推动形成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建设高水平的“开放中国”是推动改革深化、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内在要求,也是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内需市场的重要途径。对外开放不是一开了之、放任不管,而应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服务优、成本低、要素活的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打造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发展格局,通过做优服务消费、培育外贸新业态、提升外资吸引力等,持续增强中国市场的“吸睛度”和“含金量”。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最终只会把自己的路堵住。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一个更加开放、可亲可爱的中国,必将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动能。

征程如虹,好风正劲。高水平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让我们一起见证,中国以开放纾发展之困、聚创新之势、谋共赢之福,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包容、开放、普惠的方向发展!

供稿:东双沟镇(张敏)

原标题:《洪声E评 | 见证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