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覆盖输电、配电全压等级电网的雷击故障定位体系建成。电闪雷鸣,护住万家灯火,守好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更是深植于科技发展中熠熠生辉的中国精神底蕴。
科技创新,离不开福泽万民的奉献精神。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配电网是智能化能源管理体系的“毛细血管”,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江苏配网雷电检测分析的技术突破是国之所需,民之所盼。近年来,从智能交通畅通出行之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到养老服务智能化设备暖心守护,给予老人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从远程医疗平台跨越山海,使专家诊疗“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智慧农业高效管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托举民生福祉,每一项重大科技突破的背后,都镌刻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奉献。
科技突破,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超90%的准确率背后是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科技想要发展,科研工作者必然要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例如,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后,注意到三系法的局限性,已年过花甲的袁隆平院士义无反顾重返田间,于1995年成功破解两系杂交水稻的技术难题。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科技无捷径,唯有始终如一地坚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将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极致,才能有底气、有信心地走好中国科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科技进步,离不开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融合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单打独斗难以包打天下。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的成功,是跨领域跨学科专业团队的协同配合的成果。站立于新中国科技史,眺望“嫦娥”探月,实现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俯瞰“蛟龙”入海,标志中国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遥指“北斗”组网,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每一件振奋民族精神的国之重器、超级工程都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团结协作,携手合力创造的智慧结晶。
科技是硬实力,精神是软实力。江苏配网雷电监测分析系统的建成是二者相辅相成的优秀成果。展望未来征程,中国精神必持续闪耀,如日月星辉,指引科技之光在新时代征程上奋勇前进,大放异彩,照亮人类美好的未来。
供稿:三河镇(夏一欢)
原标题:《洪声E评 | 以中国精神照耀科技进步新篇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