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与“三不惑”:来自汉代杨氏一门的风范与启示(三) 一.杨震“四知”诲属下,愿留清名传子孙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虽然将近五十岁才进入仕途,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及丰厚的学养,使他在官场上稳步成长,连续四次升迁后,很快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由荆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四知”与“三不惑” :来自汉代杨氏一门的风范与启示(二) 杨喜的起家发迹虽然带有很大的血腥味,但为杨家的兴旺发达是打下了雄厚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读史明经,成了杨喜教育子孙的当然选择。杨喜的后裔在遵礼明经等方面的修养,以及为官仕途方面的正派,逐渐带给人们的是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四知”与“三不惑” :来自汉代杨氏一门的风范与启示(一) 提起东汉时期的杨震与杨秉父子,人们也许不甚熟悉,但如果把他们同当年因抢到项羽尸体五分之一而被封侯的杨喜联系起来,同后来被曹操杀掉的杨修联系起来,人们就不会感到陌生了。他们父子二人是杨喜的后人、杨修的先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南京若建有城隍庙,孙权当是城隍神不二人选——“我为建邺献三计”之三 我始终感觉,南京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缺少一样文化古董,就是如同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南通等地普遍存在的“城隍庙”,当然就缺少城隍神了。城隍庙是中国古代城市中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被视为守护城市的神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滥觞:“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我为建邺献三计”之二 二.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滥觞诗篇:“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我国古典文学在发轫阶段,童谣歌谣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熟知的先秦佚名《越人歌》《弹歌》《击壤歌》《南风歌》《塗山歌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不忘孙权首建都城之功,南京这个区应该叫“建业”——“我为建邺献三计”之一 2024年2月4日是农历立春节气开始,冬天与春天就这样开始交融了。还有6天就迎来了农历龙年春节,古城南京,从夫子庙老门东及白鹭洲公园的灯彩、从南京城墙的城门联高悬,从无数大红“福”字在大街小巷、千家万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江东孙氏前仆后继建伟业(六)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去世,曹丕袭汉丞相及魏王,改年号为“延康”。同年冬天,曹丕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称“魏文帝”。公元221年,刘备在四川成都称帝,史称“季汉”,亦因地名,人们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江东孙氏前仆后继建伟业(五)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孙权果断决定,与刘备联手,共同对付已经占领荆州的曹操大军。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军队展开激战,大破曹军,最后取得“赤壁之战”重大胜利。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江东孙氏前仆后继建伟业(四) 再说孙权出生下来时,长得“方颐大口,目有精光”,父亲孙坚感到很兴奋,觉得这个孩子有贵人之相。孙坚不幸遭到暗杀后,孙策在江东起兵时,孙权就经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兄弟二人关系很好。在讨论一些重大问题时,孙策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
江东孙氏前仆后继建伟业(三) 孙坚的军队虽然一下子失去了领头羊,但并没有乱,而是在孙坚的侄子孙贲带领下,全部人马投奔依附到袁术的麾下。袁术又很快上奏朝廷,任命孙贲为豫州刺史。孙坚的长子孙策因随同母亲一直徙居在舒州(今安徽庐江县西) 文化纵横 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