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总投资30亿元的盛虹动能年产5GWh储能锂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备案,实现“当年签约落户、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原计划15个月实现投产,得益于高新区(高港区)帮办代办人员全流程跟踪服务,现在10个多月就通过了竣工验收,我们对项目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盛虹动能科技(泰州)公司副总经理王文成感慨道。

  为支持重大项目尽快落户实施,今年1月,泰州市开发上线“重大项目超时默认制服务平台”,并嵌入亮灯预警功能,通过市区联动、左右协调组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专班”,提供全过程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审批协调等精准化服务。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提出,“‘超时默认’制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工作作风的一种探索,关键在于各相关部门要换位思考企业诉求,积极主动‘帮代办’服务,努力打造精准化、集成化、便利化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我市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超时默认’是指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应办结而未办结的,视为该部门‘自动同意’,并进入下一个审批流程,因‘超时默认’产生的后果,由审批部门承担。‘超时默认’全部对标省内审批用时最短的城市,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据泰州市行政审批局工程许可处处长濮雯颖介绍,“超时默认”涉及7个审批部门,25个高频审批事项。具体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因办理部门自身责任,无正当理由超过超时默认审批时限未能办结的;二是无正当理由对申请人的合法申请不予受理的;三是在超时默认审批时限内,审批结果未及时送达申请人的。

  对于审批部门而言,“超时默认”是自我加压,倒逼审批工作提速增效。“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容缺预审”“不见面开标”……围绕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泰州市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泰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焦斐虎说,他们着眼于企业诉求,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多措并举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调作用,坚持“并联思维”,强化信息共享,构建“项目审批共同体”。全力打造路通线畅的政务环境,杜绝“体外循环”、“线下预审”、“隐形审批”,构建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闭环审批监管模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截至12月底,泰州市所有上线项目均未出现超时现象,25个审批事项全流程审批时限由43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已上线运行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3个,总投资额1783.09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世地光伏项目,从用地规划到施工许可仅用两个工作日。该项目负责人潘卫说,“海陵区帮办代办团队主动上门服务,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答疑,我们才能两个工作日就拿到施工许可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