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水管漏水,我老俩口真不知道,三个月用水量是平时的20多倍,哪吃得消,你要为我们作主呀!”10月22日上午,家住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南苑社区的许奶奶拉着驻点退休干部刘国权的手哭诉着。刘国权一边安慰许奶奶,一边拨通了自来水公司办公室的电话。在“助力团”办公室里,经三方共同协商,妥善解决了一起可能因缴纳水费而引发的纠纷。
“我是老干部‘助力团’驻社区的成员,居民身边大事小事,都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好,这样能更好地拉近党和群众的心。”退休干部刘国权说。
如今在泰州市姜堰区,由退休干部组成的服务民生事业“助力团”在各条战线上有30多个,成员多达500人,他们用忠诚汇聚丹心向党、初心依旧的璀璨霞光,在农舍、田头、工厂奔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征途中。
近年来,姜堰区为退休干部撘建工作平台,让退休干部退休不褪色。在全区13个镇街(区)设立老干部“助力团”,为乡村振兴加码,为社会治理出招,为发展之城助力。
“要不是老肖帮助解决施肥问题,我今年的水稻又要倒伏了。”10月月17日,娄庄镇“新农人”朱亚明高兴地说。
朱亚明原先搞运输,4年前回家吃“农饭”,每年水稻亩产量都欠收。今年9月中旬,水稻进入穗肥期,中国老科协奖获得者、推广研究员、区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肖跃成驱车来到朱亚明的田头,经过现场勘察,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提出不追尿素而施磷钾肥的建议。当时朱亚明不太相信,就施了300亩,还有100亩施了尿素,结果,施磷钾肥的300亩不仅稻穗大,而且没有倒伏。“跟着老肖学种田,粮袋满了,口袋也满了,还真要相信农业专家。”
今年6月份,由于雨水过多,水稻生长出现问题。肖跃成赶到三水街道农场主刘荣干的田头查看苗情。“这块田要补施肥料,最好是磷钾肥。”老肖对刘荣干说。刘荣干告诉记者:“去年,从育秧、栽插到管理,肖跃成隔三岔五就来指导,最终水稻产量亩均在700公斤以上,比往年亩均产量提高了50公斤。”
在姜堰区,和老肖一样指导农户种植的老干部、“田保姆”有30多人,他们除了服务本地农户,还出远门为区外种粮大户提供智力支撑,成为种田大户的技术“靠山”。
为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经验丰富、人脉关系较广的特点,姜堰区在退休干部队伍中专门开展“助力乡村振兴,释放银发力量”主题活动,激发老干部、老党员退职不离岗、服务发展当示范的热情。
胡宏根是一名从公安战线上退休的干部,曾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2年12月,被省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江苏好人”。在大伦镇,他用心化解村民心中的“窝心事”,全镇15个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一次土地收储工作中,姜堰区大伦镇顾野村一户村民不支持村干部工作,胡宏根了解情况后,立即登门与户主促膝长谈,用真情感化当事人,最终打消了户主的不理解,户主同意为土地收储工作让路。
姜堰教育是一块在省内和全国都有影响的“金字招牌”。在实施“双减”工作中,姜堰区天目山街道退休教师沈暇仁动员区内12名退休教师组成“教育助力团”。“专家”为孩子补习功课,让孩子家长在外安心打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受到区内300多名家长的好评。
据介绍,近几年来,姜堰区30多个老干部“助力团”在服务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工作中,先后解决基层矛盾近150件,招引项目10多个,帮助40多家企业完善产业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