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36年,他始终把满腔的爱和热情倾注在所钟爱的事业上……”近日,位于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的苏北党校旧址内,一场以“弘扬‘好人文化’,凝聚向善力量”的主题宣讲正在举行。苏陈实验小学学生缪雨竹站在台上,向众人讲述她的老师、“海陵好人”申祖鹏的故事,声情并茂的宣讲、感人至深的事迹,赢得阵阵掌声。“我想把申老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弘扬正能量,长大后我也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缪雨竹说。

  今年56岁的申祖鹏老师,扎根基层学校36年,用满满的爱陪伴着学生们的成长。把没人照看的学生带回家吃饭,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学杂费,于他而言已是日常。15年前,为了让乡村留守儿童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有处可去,他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办起“留守儿童快乐驿站”,让孩子们的生活里变得多姿多彩。在申老师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的队伍,一人行变成如今的团队并肩,让更多的孩子们拥有的更丰富的童年。

  今年6月,海陵区组织成立“好人宣讲团”,活用道德讲堂、思政课堂等载体,由好人所在地镇街、部门创作宣讲作品、讲述好人故事,推动好人先进事迹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让好人的生动故事感染更多的人。

  昂扬道德风帆,涵养“好人之城”。长期以来,海陵区注重核心价值引领,凝聚道德力量,广泛开展各类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树起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向标,“海陵好人”已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和海陵人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在海陵大地蔚然成风。

  “小安,好久没有联系了,你现在情况怎么样?”“小亮,给你组织了一批捐款,过阵子一起打给你……”捧着手机,“思路话语”公益团队牵头人、泰州市海陵区“好人典型”王亚男奶奶,认真点着按键,将一条条信息发送出去,通过网络飞向千里之外,将爱与牵挂送到甘肃会宁山区受助孩子们的心田。“对他们的帮扶,不能只是经济上的,更要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爱与温暖。”王奶奶说。

  73岁的王亚男从工厂退休后,本可在家享清福,她却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跨越千山万水的公益之路。9年间,她15次赴会宁山区,翻山越岭,助学帮困。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加入,公益队伍从最初的一人扩展到后来的数百人。他们先后为山区捐赠路灯725盏,结对资助贫困学子近300对。近年来,团队又在泰州本地实施困难学子结对助学。

  王亚男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但在公益路上,她同时也是被感动的那个。王亚男告诉记者:“我去银行汇钱,柜台姑娘得知我是资助山区孩子后,也要求加入,后来她又带动了一批同事加入。”“我们家条件一般,但家里人都很支持,女儿女婿也是我团队里的成员。”好人之间的相互成就,谱写了一段段爱心佳话。

  漫步在海陵城区人民东路,秋日的阳光穿过树荫的缝隙洒落在道旁。最近,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上,又添“新风景”——一个个“海陵好人”主题宣传栏将这条路装扮一新,不时引来路人驻足欣赏。放眼望去,老远就被木质宣传栏上“海陵好人”四个大字吸引,宣传栏主体是典型人物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宣传栏共有27块展板,其中26块重点展示了26位“海陵好人”的温暖事迹,另有一块则呈现了全区好人街巷的分布示意图,供市民“按图索骥”前往参观。市民张粉英经常在这条路上散步,新增的好人风景让她忍不住点赞:“看了很感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向他们看齐,争做好事。”

  人民东路的这片新风景是海陵区精心打造“好人街巷”的一处缩影。位于城区东进西路上的海陵好人馆,集中展陈好人文化、好人荣誉、好人印记等六大板块内容,是该区“好人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走在展馆里,一段段好人事迹传递着温暖的力量:将失独悲痛化为爱心力量,多年匿名捐款的“中国好人”汪根;夫妻携手双双成功捐髓挽救他人生命的“江苏省道德模范”石云根、张冬梅;与病魔斗争的高校教师吴敏秋,坚持给一笔笔爱心善款打上“欠条”,用8年时间一一偿还……他们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都与王亚男奶奶一样,有着感染他人、引领他人的“好人效应”。

  在此基础上,今年,海陵区选择文化底蕴深厚、人流量大的街巷,打造11条“好人主题街巷”,把好人文化植入其中,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学好人、做好人、敬好人、爱好人”的浓厚氛围。

  近期,海陵区第三次举办“海陵好人节”,以简单隆重的仪式,礼遇好人、弘扬正能量。通过打造海陵好人自己的节日,在精神上给予礼遇,让好人在海陵“德有所报”。

  礼遇好人,在海陵不仅是共识,更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海陵区专门出台《道德典范礼遇办法(试行)》,推出25项礼遇措施,同时成立“海陵慈善·好人基金”,发放“海陵好人一卡通”,打造百余家“暖心小店”,设立“爱心银行”“道德储蓄所”等公益项目,从政治待遇、经济激励、政策扶持、社会权益等多方面对道德典型进行礼遇。眼下,一条全新推出的“好人礼遇一条街”正在积极筹备中,将继续为海陵好人礼遇“加码”。

  因为心存大爱,所以有了好人,因为有了好人,世界更加美好。文明之城海陵,正持续壮大“好人队伍”、放大“好人效应”,为建设“幸福海陵”注入不竭的原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