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傍晚,孤山镇李王村大沟头埭的村民陆续来到埭上的健身广场锻炼,这里有新安装的健身设施和休闲凉亭,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这片健身广场由89岁的村民刘立基出资建设,自退休后回到老家居住,刘立基发挥余热,为村里的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出资出力。

 

如今居住在农村的大都是老年人,刘立基在和大家的闲谈中了解到,一些生病康复的老人为了锻炼身体特地跑去距离较远的西郊公园,来往很不方便。与儿子们商议后,刘立基决定在自家宅基地东南角建一个休闲场地,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锻炼。建好后的场地虽不算太大,但已经能够满足村民们的基本需求,大伙都从心底感激刘立基。村民刘美芳每天都会前来“打卡”,“迈出家门就能锻炼,而且刘老把这块场地周边打理得井井有条,种上了花花草草,我们就像在公园里一样的感觉。”刘美芳说。

 

记者从李王村村委了解到,刘立基始终情系桑梓,为村民们做好事、办实事。20世纪90年代,大沟头埭道路都是狭窄弯曲的土路,一到雨雪天气就面临着出行难的问题。看到村民们修建道路的呼声很强烈,刘立基牵头准备了全部的资料,并递交给相关部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批复。“那年10月份递交的材料,到了元旦左右路就修好了,看到整洁干净的水泥路,我们都很兴奋。”刘立基回忆道。

农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晚饭后散步也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2020年,刘立基看到村内很多主干道都已经安装了路灯,但美中不足的是埭上还没有安装。刘立基向村两委反映情况,他表示自己愿意出资,请村两委帮助联系施工单位。随后,16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一盏盏明亮路灯点亮了大沟头的夜晚,也点亮了村民们的“心灯”。

“年轻时数十年在外工作,不能和大家在一起,如今能为大家做点小事不足挂齿,大家满意就好。”面对村民的赞扬,刘立基说,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因为有了党的培养,才有了这样的好日子,现在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