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玩水的时候。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长江流域已进入主汛期,这也是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高发季节。市民在江边游玩,请不要接触疫水。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会寄生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血管中。血吸虫尾蚴非常微小,肉眼不可见,悬浮在水面。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当人、畜接触疫水(最短10~20秒钟)后,尾蚴钻入皮肤,随着血流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这样就感染了血吸虫病。小小的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消灭钉螺,血吸虫病就不会流行。

 

靖江历史上是血吸虫病的重流行区,经过多年精心防控,我市于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于2016年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至今全市已有30年没有发现活钉螺。

“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地寄防科科长浦银介绍,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依然存在,加之长江上游地区钉螺存在向下游不断扩散的危险,稍有不慎,血吸虫病就会卷土重来。每年春季,我市都会组织相关部门和市民,对辖区内的所有江滩以及部分可疑内陆河道开展钉螺调查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钉螺,从源头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今年的钉螺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我市范围内没有发现存活的钉螺。

 

市疾控部门提醒,目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以及我省的南京、镇江、扬州等长江流域地区,都有大面积的钉螺存活。市民若往来于这些地区,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有钉螺的江湖水、河塘、水渠里戏水、捕鱼等。如果确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不可避免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开展针对性治疗。

“市民在接触江水后,如果出现局部红疹,几天也不消退、瘙痒,然后在一个月左右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要注意了,应当到疾控部门去咨询或者就近到医院进行一个血吸虫病的筛查。”浦银提醒市民,一直到10月,市民最好不要接触江水,必须接触时要戴手套、穿胶靴做好防护。暑假外出游玩时,不要在有血吸虫告示牌的水域亲水、戏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