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12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自2014年首届以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始终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核心理念,旨在进一步深化网络文明建设,汇聚向上向善力量,筑牢清朗精神家园,共护和谐稳定根基。

织密网络安全防线,需筑牢法治根基,夯实网络安全钢铁长城。“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遵循。只有构建严密的法律体系,明确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才能实现网络空间的有序运行和规范治理。2016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国家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基石。2021年又连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三部法律组成黄金三角,构筑了网络安全基础体系,多维覆盖筑牢法治防线。《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战略规划和制度文件相继出台,不断夯实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制度根基,推动网络治理迈入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为守卫网络安全铺就坚实的制度根基。

织密网络安全防线,需磨砺技术锋刃,打造网络安全利剑强盾。网络空间早已不是虚拟的“世外桃源”,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二空间”。在商场扫码支付、在云端协调办公、居家遥控智能家居……这些看似便捷生活的背后,存在着另一层隐忧:手机里的家庭照片,社交账号中的聊天记录,电子钱包里的存款余额等,随时可能被泄露;银行金融系统、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面临着遭受国外黑客攻击的巨大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局势,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有抵御外部攻击的底气与实力。面对波谲云诡的网络安全形势,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困境,构建先进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实现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共享的一体化运作,以科技之剑斩断网络黑手。同时,网络攻防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完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级战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保驾护航。

织密网络安全防线,需提高意识敏锐度,锻造网络安全铜墙铁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广大网民应主动扛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责任担当,始终擦亮双眼、明辨是非,以理性审慎的态度驾驭网络资源。面对层出不穷的钓鱼链接、虚假信息、诈骗话术,主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泄露、不传播。更需勇当网络空间的安全哨兵,积极举报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以实际行动捍卫清朗家园与自身权益。

网纵寰球无界,安筑山河有屏。国家网络安全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西顺河镇(李蕾)

原标题:《洪声E评 | 织密数字防线 守护网络安全》

阅读原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