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没背景的人,尽量不要想着下基层锻炼。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调回原单位。
比如,
你是市直的干部,交流到县区或乡镇任职。
表面上,你下去当领导。
原来在处里或科里,管着四五号人,甚至才管一两个人。
但到了乡镇,当个副书记或副镇长,能管上十几号或几十号人。
马上就有当领导的感觉。
当然,很多人,是冲着锻炼能力下去的。
因为下面的工作,更具体,对接企业和群众更直接。更能锻炼啃硬骨头的能力。
但,这些前提就是你能调回到原来的单位,回到市直的平台。
否则,那些所谓的锻炼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虽然下面当个领导,像个领导的样子,但是现在这种形势,在下面当领导也有压力。
你想想,基层也是需要经费运转的,也是需要养人的。
你作为领导,你是要想办法筹措这些资金的。
现在房地产这个形势,你想想筹钱有多难。
现在当基层领导,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筹钱。
另外就是问责制度。
基层更容易背锅。
很多工作是一票否决制的。
在市级,你还可以通过责任分工进行责任的合理规避。
但在基层,那就是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只剩下你了,责任几乎没法规避。
在基层挨个处分,概率会更高一些。
现在新的形势,基层的工作确实锻炼人。
但锻炼之后呢?
锻炼之后,你要有好的平台回去啊。
要不,你一辈子都是在辛苦的锻炼之中。
但现实中,你发现好像很难回到原来的平台。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墩苗计划。
墩苗,最重要的就是看结果。
否则,你下去蹲了苗,后来发现上不来了。
因为不排除换了地方领导就换了思路,原来蹲的苗,没人理会了。
我见过有人下去蹲苗,回不来了。
体制内的能力,确实是开展工作所必须的。
但是,环境也很重要。
你的能力不足,是因为你本来压力就很小。你没有危机感。
反而,越是压力大的环境,人的成长就越快。
因此,不建议为了所谓成长,到压力大的地方。因为这更像没苦硬吃。
总之,现在这个形势搞提拔,还是要看性价比。
就像五一劳动节,不少人需要加班,也有人需要值班。
如果你在一个不错的位置上,又不需要加班值班,那就已经很幸福了。
没必要牺牲已经有的幸福,去追求提拔的感觉。
因此,没必要想着下基层锻炼,顺其自然则好。争当墩苗则要看看最后能回到什么单位,要看清机制,再作考虑。
来源微信公众号“久久谈职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