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在靖江有实体店吗?”前天下午1点多钟,淘宝网“孤山脚下的泥叫叫”店铺客服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客服立即热情推介“孤山泥狗子”相关情况。这位客服是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祝媛。她是我市泥狗子制作相关公益性岗位居家就业人员。该公益性岗位现已吸纳6名就业困难人员,其中4名残疾人。

 

图为祝媛作为“孤山脚下的泥叫叫”网店客服,在回复消费者提问。

祝媛出生后因病导致不能行走、手不灵活。但她在亲人的呵护和鼓励下,勇敢面对人生,凭着无数次的康复训练、好学上进的拼搏精神,努力跟跑同龄人,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期间,就获得了视频剪辑、文案撰写等兼职工作。

机会总是垂青有所准备的人。今年9月,祝媛争取到了新开网店“孤山脚下的泥叫叫”客服岗位。她主动向孤山镇山东村泥狗子制作团队请教相关知识,精心设置问答库,确保第一时间回复网友提问。祝媛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全国网友推广“孤山泥狗子”非遗文化,为这个非遗项目加快产业化发展出一份力。让她高兴的是,在她的宣传推广下,“孤山泥狗子”已有了网购回头客。

“孤山泥狗子”是起源于孤山镇山东村的民间手工艺品,被评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去年11月,市残联联合孤山镇政府推行“非遗传承+残疾人技能提升”模式,在山东村成立“泥狗子”非遗传承残疾人培训实训基地,并举办泥狗子制作培训班。今年春节后,山东村残疾村民王灿平加入“孤山泥狗子”制作团队,他用一只左手制作泥狗子的故事受到很多市民、网友关注。

“孤山泥狗子”在更大范围“叫响”。市人社局在开发公益性岗位过程中,积极依托山东村的培训实训基地,推出30个与泥狗子制作相关的公益性岗位,招录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优先招录就业困难残疾人。

 

图为残疾人在孤山镇山东村泥狗子制作公益性岗位上班。

 左手拿画笔,神情专注地给泥狗子上色,休息时间和工友们聊聊家常……这是山东村2组44岁残疾村民印燕萍在山东村泥狗子制作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日常。印燕萍双腿和右手残疾,此前没有外出工作过,她一直很想自食其力。今年6月,村干部告诉她有就近上班的好机会,她积极报名求职,被安排在了“上色”岗位上。

工坊上班时间是上午8:30。从7月份起,印燕萍的家人每天提前半小时将她送到工坊,下午4:30接她下班。印燕萍认真学习左手上色的技巧,经过一遍遍练习,工作量逐渐上升。“在这里工作轻松、收入稳定,还能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印燕萍说。

孤山镇蹑云社区居民陆松其今年56岁,他曾经做安装工程,4年前因一场事故导致左下肢残疾。他没有放弃劳动就业的念头,参加泥狗子制作培训班,对制作技艺产生兴趣。“没想到,政府部门很快就推出了相关公益性岗位,现在我每天来泥狗子制作公益性岗位上班,已经参与上色、烧制等多道工序。”陆松其说。

对“孤山泥狗子”相关公益性岗位,我市实施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被录用人员的月工资不低于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拥有“五险”。市人社局、市残联正加大宣传力度,吸纳符合条件并有意向参与非遗传承发展的残疾人参与该公益性岗位就业,助力更多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城市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城市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