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是纳粹的德国人,为何也会把一场蓄意和残暴侵略战争胡说成国家保卫战? 1941年,纳粹毫不费力就使德国人相信,必须把新的德俄战争打到底,这样下一代人才不会再重复同样的命运。从1914年到1917年在东线打过仗的老兵,到刚离开学校参军的年轻士兵,再到还在家里的青少年,这些德国人不认为自己在为纳粹政权而战,他们认为自己是为跨越辈分的家族责任而战。这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的最强根基。 寰宇视野 2022年03月23日
正部级“老虎”沈德咏落马!曾是中国首批大法官之一! 沈德咏是2022年首个被查的正部级官员。在本月初,他还出席了全国两会。在沈德咏落马当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提到,坚决彻底肃清沈德咏流毒影响。 前沿观察 2022年03月22日
谁最可能被“培养式提拔”?一份年轻官员快速升迁的深度研报 培养式选拔是建立在干部“选拔—考察—确认—培养—再选拔—晋升(淘汰)”全链条机制基础之上,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可控性和竞争性有机结合的复杂过程。 前沿观察 2022年03月21日
华新民:我在一次莫斯科之旅中,意外窥见了苏联帝国的落日余晖 在莫斯科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竟然观察到了不止一种的“铃盖现象”,例如,莫斯科市民当时已经有少数有私人汽车,但是停在路边的汽车前窗上几乎总是没有雨刷的,而开着的汽车都有雨刷!可以断定,雨刷在苏联是一种紧缺商品。为了证实我的猜想,我问了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汽车司机,他告诉我,不光雨刷常被人偷走,而且还指给我看,使馆从德国进口的“奔驰”车头、车尾上的商标,也被人撬走了。 寰宇视野 2022年03月18日
唐世平: “公共知识分子”怎么就成了贬义词? 事实上,“公知”也必须存在。无论公知们如何相互攻击和谩骂,永远比没有“公知”强。因为一个没有“公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已经令所有人绝望的社会:连知识分子都不再有对社会的大关怀,或者说是压制自己的这种关怀,这个社会就一定心脉已断。 文化纵横 2022年03月18日
骗子骗了市长6年引发天津官场窝案 荆毅是天津市河西区一个普通居民,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来头的神秘人物,竟然顺利打入了天津的官场圈子,被众多高官奉为座上宾。黄兴国和荆毅保持了好几年往来。 新城乡 2022年03月17日
“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怎么管? 聚焦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后权力相对集中、监督管理困难等问题,管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四川省宜宾市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管理链,全面规范村党组织书记权责,助力村党组织书记依法履职。 新城乡 2022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