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许多关于中国研究几乎毫无现实意义,只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或事务中有“话语权”,就不能只关心和谈论自己的话题,而是必须关心并且讨论别人的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无论别人一开始听不听得进去我们的见解。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31日
不腐败就难以建功立业?在乾隆朝这些官场乱象让人瞠目结舌 为了自保,腐败者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是涉案人员众多,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到四十九年(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了五起贪污大案,都是“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一人败露,则与他有关的关系网上的数十名乃至上百名官员就全部被揭露出来。常常是一人犯案,会导致一省官僚体系瘫痪。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30日
鲁迅、胡适,为什么被割裂在两大阵营? 三十年代后,左翼的旗手乃鲁迅,自由主义的代表是胡适。他们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也暗示着这样一种可能:中国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27日
一个时代的斯文 | 梅贻琦先生逝世60周年 梅贻琦先生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担任校长31年(其中北京清华大学17年,新竹清华大学7年),清华大学校史专家黄延复先生说,梅贻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遗体被送上灵车时,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清华的校旗。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19日
张鸣:以史为鉴是句美丽的空话 如果教科书问题很大,那么,人们了解的历史就不真。如果这个不真,仅仅是方法论的问题还好说,如果有人刻意捏造歪曲历史,那么,就算你有心以史为鉴,得到的所谓经验教训,也是歪的,一定会被带到沟里去。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13日
一个亡国昏君如何被塑造成“天纵英明” ? 崇祯皇帝的真实形象实在并不像封建文人描写的那样光彩,他的昏庸虽然表现形式与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有别,却也活活地勾画出了一幅腐朽的画像。明朝的覆亡固然是大势所趋,积重难返,但与崇祯的贪吝短视、昏庸无能、措置失宜也不无关系。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12日
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容易的,坚持错误也很容易 即使事实摆在眼前,谬误还是大行其道,其中的缘由各不相同。比如,政客为了避免影响自己的政治生涯,学者为了避免声望受损,扶贫活动的公益领袖为了避免内心的痛苦失落……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09日
刘擎:大家都在谈“平庸之恶”,它究竟是什么? 在阿伦特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的罪恶,它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思考、丧失了思考能力而作恶,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她通过“恶的平庸性”来揭示丧失思考能力所犯下的极端罪恶,这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 文化纵横 2022年05月06日
张鸣:不会说话就别说 说话难,又必须说。不说,饭碗有虞,因此,言官之言,往往在高头讲章和不痛不痒两个方面做文章,说大道理,拽大词,宏观地扯开,从三皇五帝开讲,最后说几句现成话,无非勤政爱民,不失农时,半天都落不到地上。 洞鉴古今 2022年05月05日
毛泽东:今天通知明天要,只能是假报告 今天通知明天就要,这只能是假报告。我们要接受教训。报表有一点也可以,统计部门搞统计需要报表,可是我们了解情况主要不靠报表,也不能靠逐级的报告,要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 洞鉴古今 2022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