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背后,基层治理正面临三股势力冲击 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我国执政者治国理念的历史性突破和巨大飞跃。但如何将全部公共权力纳入法治轨道,真正实现对当权者的驯服,使当权者不再执迷于追求特权,而是真心实意地保护人权,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大的时代课题。 新城乡 2022年02月24日
胡适逝世60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至少长达半个世纪,胡适的作品根本就没有进入过教科书,自从上世纪50年代大批胡适思想之后,这个名字就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数十年。 文化纵横 2022年02月24日
清朝第一奇案:九查九审,革职100多名官员 在杨乃武小白菜案中渎职官员一百余人,一一受到处分。余杭知县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做苦力赎罪,浙江巡抚杨昌浚、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诚、嘉兴知县罗子松、候补知县郑锡滜等一应官员即行革职。浙江学政胡瑞澜革职,永不复用。 洞鉴古今 2022年02月23日
“大老虎”沉迷姐妹花,晚上经常去她们家“加班”,助二人获利18亿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里就告诉了我们任何腐败贪污行为迟早会被发觉打击并将受到国家和人民严厉的惩罚,绝不存在侥幸的可能。 文化纵横 2022年02月23日
究竟什么是“平庸的恶”? 纳粹的暴行是一种“极端之恶”。而阿伦特在纳粹军官艾希曼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恶的平庸性”。不能将希特勒看作恶魔,看成神话人物般的存在,必须看到其中完全平庸的性质。他说就像细菌可以造成流行病的灾难,但细菌仍旧只是细菌。 文化纵横 2022年02月22日
“领导交办的事”: 地方官场转运的一个非线性事变 中国基层人事激励机制既不完全遵循西方科层制逻辑,又与中国关系主义逻辑有一定距离,它交揉了事本主义和人格化的特征,是制度(结构)与主体(行动者)互动所形成的实践机制和半制度化安排。 前沿观察 2022年02月22日
袁梦 | 村干部为什么不欢迎产业扶贫项目? 过去几年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以产业项目的方式划拨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村集体,用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然而笔者在中西部地区调研发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产业扶贫项目成为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村干部表示,“产业项目资金多,但都不愿意要。想要建基础设施,但没钱”,“这钱不要不行,但钱又不好用”。在后脱贫时期,以产业扶贫项目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亟需得到重视。 新城乡 2022年02月21日
邓小平逝世25周年,重温邓小平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3句话 邓小平,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代伟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2月19日,他在北京与世长辞。不幸的消息也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华人华侨及各国政要、国际友人等纷纷表达缅怀之情。2022年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25周年,我们特别整理出邓小平“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3句话”,带您一睹伟人治国之胸襟、改革之气魄。 洞鉴古今 2022年02月21日
已故外交家吴建民:看错这个世界,要倒大霉的 要想透,中国人要什么,想不透,抓不住牛鼻子,问题就没法解决。中国现在这个势头,鸦片战争以来是第一次,这个势头丧失了,再要找回来,你们年轻人到我这个年纪,也未必找得回来。虽然中国的力量起来了,但要完全发展起来,至少还要三五十年。切记,切记,不要“夜郎自大”。 洞鉴古今 2022年02月21日